close
村民挖出轉輪藏基座
▲村民挖出轉輪藏基座

中國閩北邊陲的浦城縣有一座千年古剎——輪藏寺,寺廟裏有一座被譽為佛門瑰寶的古建築——轉輪藏。

遺憾的是,這一瑰寶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被拆毀,其基座遺址也隨著歲月的流逝淹沒在廢墟中。

而近日,由於當地修路,終於使“轉輪藏”基座遺址得以重見天日。

專家表示,“轉輪藏”基座的發現填補了福建省佛教建築的一個空白,具有很高的調研價值。

此外,當地村民已成立寺廟理事會,轉輪藏有望獲得重修。

“轉輪藏”久負盛名,卻不見蹤影

浦城縣水北街鎮觀前村是一座歷史文化名村,村西北深山裏,有一座千年古寺——禪寂寺。

該寺始建于唐至德年間(756-758)。史料記載,該寺最珍貴的建築就是寺內建有輪藏殿,殿中建有轉輪藏,故寺廟又名“輪藏寺”。

在《浦城縣誌》中對於“轉輪藏”也有記載︰“轉輪藏,高二丈,共三層。下層八大金剛浮雕;中層諸尊佛浮雕;上層小龕諸佛。藏中空, 內八向。每向一十六層,每層放經書八箱,每箱二十卷,共藏經書二萬餘卷。底座為鐵圓盤,直徑丈許,盤中有鐵柱。藏體外圍立四個巨柱, 手推可旋轉。”

“轉輪藏”雖久負盛名,但在半個世紀以來,卻無人見得其真面目。

從大殿圖中可見“轉輪藏”(畫圈處)
▲從大殿圖中可見“轉輪藏”(畫圈處)

近期的一次清理,讓遺址重見天日 然而近日,當地的村民在近期的一次修路清理中,偶然挖出了“轉輪藏”的基座。

這讓當地的民宗局,博物館領導,以及文人志士們欣喜不已。

經博物館人員確認,發現的遺址正是被埋沒在廢墟長達半個世紀的“轉輪藏”基座。

基座由幾十塊方石環鋪而成,是一個直徑5.5米寬的圓面,圓心位置,則是一個直徑1.4米寬的井坑。

整體看去,砌工講究。

但是整個真身的模樣還是只能憑空想象。

觀前村古稀老人回憶說,這個轉輪藏1964年前還在,但是後來被拆毀了,千年古剎之名折戟一時。

如今能復出,村民感慨萬千。

什麼是“轉輪藏”,有著怎樣的故事

寺廟的負責人介紹,轉輪藏是佛教寺廟中一種藏置佛經的書架,可以回轉。

即將書架作成八角形的書棚,中心立軸,使書棚得以旋轉,俾能撿出所需經卷,與民間的走馬燈相似。

據傳,中國只有西藏等幾個大寺廟才有。

而觀前村卻有“天下三藏半,觀前佔其一”的說法。

據瞭解,宋時期進士、觀前籍“南京光祿大夫”張巨偕妻重修輪藏寺為。

在現存《張氏宗譜》內,確有兩張“輪藏圖”,一張類似於軸測圖的總圖,另一張類似於正立面的大殿圖。

從大殿圖中可以看到,輪藏寺的“輪藏殿”是一座五開間重簷歇山頂建築,明間室內露出兩棵盤龍柱,柱間有平面為六角形的轉輪藏。

“輪藏寺的經藏是非常浩瀚的。”一部《觀前的廟宇》一文中曾寫道,“建國初期進行過一次搶救性清理,絕大多數經書讓福州大學借走了, 福州大學圖書館1954年立的一份借單顯示,數目為‘經卷四箱’。”

1956年,福建師範大學到輪藏寺考察,仍發現有一些藏經殘卷。

寺廟理事會成立,“轉輪藏”有望重建

據瞭解,今年當地村民已經成立寺廟理事會,準備將募緣重修轉輪藏這一計劃制訂在冊。

浦城縣博物館表示,“轉輪藏”基座確實是古物,很珍稀,一定要將其保護好。

此外,目前博物館方面正在論證這座寺廟是否達到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

福州市民宗局政研室表示,“轉輪藏”在全省都還沒有發現過,在全國範圍內都屬罕見,這次發現填補了福建省佛教建築的一個空白,由此可以窺見到當時的一段歷史,具有很高的調研價值。

比較遺憾的是,只有一個基座而沒有全型。

如果能復原,重現當時模樣,必然是佛教不可多得的一個勝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學術藝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