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西藏的一妻多夫家庭

一妻多夫制,也就是指一個女子同時和兩個或以上男子結為夫妻的婚姻制度。

幾十年以來,社會學家一直認為這是極其罕見的社會現象。

不過現在,有新證據顯示,在人類歷史上一妻多夫制實際上並不罕見,雖然它出現得並不如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夫一妻制頻繁,但是卻在多個文明社會中出現過。

美國《大西洋月刊》的 Alice Dreger 將這份一年多以前發表的論文給大眾新的視線面前。

這篇論文詳細記錄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妻多夫制,並且總結了與這種制度所匹配的社會情況。

Dreger 寫道:

比起將一妻多夫制當作是一個謎團來解釋,[作者]Starkweather 和 Hames 將這種婚姻制度描述為是多種制度中普通的一種,具有進化適應性的對偶結合現象/一妻多夫制的出現有時是作為對環境因素作出的回應而出現的。

那麼是什麼環境因素呢?

亞洲的“古典一妻多夫制”允許不同家庭共同持有農用耕地和房屋。

一個家庭裏的多個兄弟擁有同一個妻子能夠保證耕地原封不動,不需分割分配土地。

在別的文化裏,男性可以被安置為“第二丈夫”(同樣地,多個丈夫一般都為兄弟或有血緣關係),這樣當首席丈夫不在家時,第二丈夫能夠保護妻子和兒女,還有保護丈夫家的利益。

並且,在首席丈夫離家期間,如果妻子受孕,首席丈夫也知道被生下並不是陌生人的孩子。

人類學家在因紐特文化中發現過這一情形。

接下來還有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 Stephen Beckerman 以及他的同事們所論證的,存在於委內瑞拉的巴里人(the Bari people)文化中的“父親效應”。

巴里系統中,可以同時承認兩個成年男性為孩子的父親。 Beckerman 的團隊發現,巴里的小孩也很清楚同時擁有兩個父親時,活過15歲的紀律明顯比只有一個父親的情況下大,這也是“父親效應”這一名字的由來。

另外一種容易產生一妻多夫制的環境就是當男性數量遠遠多於女性時。

不過 Dreger 解釋說,這並不就意味著我們很快可以看到一妻多夫制能在中國和印度盛行。

雖然這兩個國家的人口很多,性別比例也相當不平衡。

全文刊登/《大西洋月刊》網站 & 下載論文

來源/Polyandry is more common than we though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學術藝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